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孩子不可理喻的胡闹,你在吼叫责骂吗

2015-08-18 李跃儿 李跃儿芭学园

本平台文章皆为原创,未经授权的转载均为抄袭,任何媒体(含报刊网络电视微信公号)转载需要先和李跃儿芭学园取得联系,经过同意后才可转载。

文/李跃儿

李跃儿芭学园
lyrbaxueyuan
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不可理喻的地步,他们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


自主敏感期使孩子认识到了“我”的存在,并由此获得了对于“我的权利”的认知。(点击收看:自主敏感期的特殊表现)这个敏感期过去之后,孩子不再对身边物品的归属过于计较和紧张,而将“我”的认知从物质领域扩大到非物质领域。


如:对人的权利界限的探索,对事物空间、时间、体积、永恒性和归属性的探索,等等。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领域。当孩子把对物质领域探索所形成的经验和知识用于非物质领域时,就会遭到巨大的失败。这个时期内,孩子在成人眼里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任性,蛮不讲理


晶晶三岁多了,有一次,她要求来接她的爸爸帮她将两个小拇指大小的玻璃珠摞在一起。


爸爸是位受过初步现代教育理念培训的家长,所以没有按照自己的经验说“这不可能”,而是拿起玻璃珠往一起摞。他以为,如果女儿发现两个光滑的珠子无法垂直摞在一起时,就会接受这个事实,没想到多次失败之后,女儿反倒大哭起来,并将手中的珠子砸到地上,还用她的小拳头捶打爸爸。


爸爸苦笑着对老师说:“看这孩子,脾气就是犟。”


老师告诉他:这不是脾气的问题,而是她无法理解两个珠子为什么不能按照她的要求,像积木那样一个一个地叠加起来的问题。想让两个珠子叠加在一起,这种需求在她的内心太强烈了,让她承受不了失败,所以才发脾气。


这就是执拗敏感期


还有一次,晶晶让爸爸在纸的中间写一个“5”字,爸爸写了,晶晶让他再写一个,爸爸心想纸的中间怎么能同时写两个“5”呢?


可女儿非让写,就只好紧贴着那个“5”,在右边写了一个,晶晶不干,爸爸在左边写了一个,晶晶还是不干,爸爸又在上边下边各写了一个,结果晶晶哇哇大哭,没办法,爸爸只好在中间那个“5”上面用笔描了一遍,这回晶晶干脆把纸撕了,又是哭又是喊的:“那是同一个“5”,我要你在纸中间再写一个!”


做父母的遇到这种情况多半都是人为孩子太不可理喻。


其实,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只是因为不理解事物的空间法则,不理解这些法则为什么不听从她的指令。这是初入这个世界的人在探索和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事情——试误。


在经历了多次的发脾气和哭闹后,发现事物的法则仍然不会按照她的要求发生改变时,孩子就会学着改变自己,以顺应这一法则。


这时孩子就成长了。


有一个三岁的小男孩,拿着一张纸和一支笔来找老师,要求老师给他画一只锅,锅里有三粒豆子,一个跳出来,一个蹦出来,一个待在锅里。
老师两眼发直,虽然知道很难达到他的要求,也只好硬着头皮去画。先画一只锅,问孩子:“可以吗?”他点点头。再画一粒豆子,说:“这一粒待在锅里。”孩子点点头。老师用笔从锅里往外画,嘴里发出“吱”的响声,同时拉出了一道弧线,在弧线头处画了一个点,说:“这是跳出来的豆子。”孩子不吭声,但没有反对。
再往下画,老师就作难了,因为“跳”出来和“蹦”出来在绘画的表达方面是一样的,如何画出二者的区别,并让这个孩子认同呢?
无奈之下,老师只好画了一条直线,在直线头上画了一个点,说:“这是蹦出来的那粒。”孩子抓住老师的手,说:“不行,你要画蹦出来的。”老师说:“好,好!我们再试一下。”便画了一条略微弯曲一点的线,同时嘴里说:“看,蹦出来的。”孩子急了,说:“不是那样蹦的,是蹦的。”
老师心想:这个孩子想要的是豆子从锅里蹦出来的那个过程,而不是豆子本身,这可如何是好?但孩子坚持着,不画不行,老师只好再画了一个。孩子看了,大哭起来。
老师只好平静地坐在他身边,等他发完脾气之后对他说:“老师真的没有办法,那个蹦出来的豆子老师真的没办法画。”孩子坐在老师怀里伤心地抽泣着,断断续续地说,“是三粒豆子。”
老师听了眼睛一亮,赶紧说:“那老师把那几粒豆子擦掉行不行?”孩子点点头,于是老师开始擦,谁知擦了不到一半,孩子便大哭起来,说:“不行,要刚才那样。”老师说:“那咱们再拿一张纸,重新再画一次可以吗?”孩子说:“不行,就要这张纸,要刚才那样。”


老师明白,孩子的意思就是要回到先前画了三粒豆子的那个时间,那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的,因为时间不能逆转。但这一自然法则孩子是无法理解的,而成人又无法用语言让他明白,成人唯一能做的,只有倾听---安静地坐下来,倾听他的哭诉,忍受他的脾气,让他发现他的要求根本无法达到


延展阅读:

点击获取:《孩子“任性”“胡闹”的背后---李跃儿教你读懂孩子的成长密码!》


“李跃儿说”时间到了~

请输入
大李老师,您好。我家孩子6岁半,男孩,最近跟大哥哥们玩的比较多,所以常常受到排挤和欺负。我奇怪的是,即使受到欺负,孩子并不主动告诉我,有时候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说,有时候过几天才无意中说几句。更无奈的是,即使常常受欺负,他还是很愿意的跟着人家玩。
在儿童的世界里,永远都有互相的推推搡搡,互相挑战,这是他们的世界,不是我们的世界,千万不要拿成人的世界来衡量儿童的世界,这样儿童就无法获得成长。妈妈的心放的坚强一点,你的孩子会成长成为一个坚强的男子汉。给孩子心理力量即可。
李跃儿


⊙ 本文摘自李跃儿《懂得,是最好的爱》一书第五章:童年的秘密。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以获取购买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